1. 先想清楚要干啥 → 别被功能忽悠
场景:小创业公司想用CRM管理客户信息,结果买了带“AI预测销售”的高级版,结果根本用不上,白花钱。
正确操作:
如果你是小团队,用“智赢CRM”这类工具,自己搭个客户信息表+跟进记录,够用还便宜。
如果你是销售型公司,重点看“销售漏斗跟踪”,随时看到客户到哪一步了。
如果你是电商,选能和店铺打通的,自动同步订单数据。
2. 钱要花明白
隐藏费用避坑:某CRM标价500元/月,但“客户数量超过1000要加钱”“短信通知每条0.1元”,签合同前一定问清!
3. 上手要无脑 → 复杂=员工罢工
反面教材:某公司买了个CRM,销售要填20个字段才能保存客户,结果全公司偷偷用Excel记客户。
正确操作:
测试时让销售部小白员工操作,如果5分钟能学会“新增客户+写跟进记录”,才算合格。
4. 手机必须能用 → 关键时刻别掉链子*
真实场景:
销售见客户时,手机打开CRM就能查历史报价;
老板出差,用微信小程序批合同(比如“智赢CRM”支持微信小程序直接使用)。
反面例子:某CRM电脑版好用,但手机端加载慢+功能阉割,外勤员工骂娘。
5. 别信广告 → 先白嫖试用版
血泪教训:
知乎网友吐槽某CRM宣传“自动识别商机”,试用才发现要手动打标签,和广告差十万八千里。
正确操作:
搜“CRM名称+坑”看用户真实评价。
行业群问老司机,别乱跟风。
6. 留条后路 → 数据当人质最可怕
例子:某公司用某CRM三年,想换系统时发现:
导出客户数据只能导PDF,Excel要加钱;
避坑方法:
签合同前要求“支持批量导出Excel/CSV”;
优先选“本地部署”或“开放API”的CRM(比如智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