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销售团队高歌猛进、全力冲刺业绩的背后,一个古老而顽固的“内耗”难题时常上演——销售撞单。这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,更是团队士气的毒药和专业形象的污点。
实例: 一场没有赢家的“内战”
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某大型企业正在招标一个重要的数字化转型项目。公司的销售A通过行业人脉率先接触到了客户的技术总监,经过多次拜访和深入沟通,初步拟定了一套高价值、高定制化的解决方案。
几乎在同一时间,公司的销售B通过市场活动拿到了该企业采购部的联系方式。为了快速拿下订单,销售B给出了一个标准化的、价格更低的报价方案。
随后,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:
技术总监和采购部一沟通,发现来自同一家公司的两份报价截然不同,顿时对公司的专业性和管理能力产生怀疑。
销售A和销售B得知情况后,不是合力解决问题,而是为了“夺回”客户控制权,开始在客户面前互相拆台:“他的方案不成熟,后期维护成本很高”、“他的报价虚高,我们其实可以更便宜”。
客户就像看了一场免费的“宫斗剧”,从最初的兴趣盎然转变为失望和 不信任。最终,客户可能会认为这家公司内部管理混乱,缺乏统一的协作流程,难以信赖其能完成大型项目,从而将订单交给了一家“更让人省心”的竞争对手。
结果:公司不仅丢失了一个大单,两名销售的努力付诸东流,公司的品牌形象也在客户心中严重受损。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“多输”局面。
深层剖析:撞单的根源何在?
撞单问题并非销售人员的个人品德问题,其根源往往在于系统与流程的缺失:
信息孤岛:客户信息分散在各个销售的Excel表格、个人微信或备忘录里,没有集中透明的可视化平台,无法及时发现客户跟进冲突。
归属权模糊:缺乏明确的“客户首次接触”或“客户归属”认定规则。当冲突发生时,没有客观依据来判断客户归属,只能演变为主观争论。
激励机制单一:如果绩效考核只注重个人短期成单,而不考虑团队协作和客户终身价值,就会天然地鼓励“狼性”甚至“野蛮”的文化,让销售们宁愿内抢,也不愿共享。
智赢CRM:客户查重与归属权管理——化“内战”为“协同”
要根除这一痛点,不能仅靠道德说教,必须依靠有效的系统和清晰的规则。现代CRM系统所提供的客户查重与归属权管理功能,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。
智能查重,防患于未然:
当销售人员新建客户线索时,系统会自动根据公司名称、联系电话、邮箱等关键信息进行全网查重。
一旦发现重复,系统会立即弹出提示,明确告知该客户已有同事跟进,并显示负责人的姓名。这从源头上避免了无意识的撞单行为,将潜在冲突扼杀在摇篮里。
规则明确,归属权清晰:
公司可以预先在系统中设定清晰的客户归属规则,例如“谁先创建,谁优先拥有”、“根据客户区域划分”或“根据行业划分”。
即使出现争议,销售经理也可以根据系统记录的客观数据(如首次创建时间、首次跟进记录)进行快速、公正的仲裁,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。
体现专业,赢得信任:
当客户接触到公司不同部门的人时,得到的是统一的口径、连贯的信息和一致的专业服务。他们看不到内部的混乱,只能感受到高效和协同。
这种专业的形象会极大地增强客户的信心,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管理有方、值得托付的合作伙伴,从而大大提升赢单率。
总之
销售撞单和内部竞争,消耗的是企业的内在能量,损坏的是对外的金字招牌。通过引入智赢的CRM系统与管理理念,企业可以将销售团队从无序的“内耗”中解放出来,转向有序的“外战”。这不仅保护了销售个人的劳动成果,更是构建高效、协作、专业的销售文化,最终赢得客户尊重与市场的关键一步。